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0号建议的答复(2025) 发布日期:2025-07-14 18:47 信息来源:随州市公安局 编辑:公安局办公室 审核: 公安局办公室 字号:[ ]


B

关于对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10号建议的答复

尊敬的李克望代表:

您提出的《关于整顿城区摩托车、电动车、共享单车停放的建议》的建议已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首先,十分感谢您对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!收到您的建议后,副市长、市公安局局长李海东高度重视,要求局党委副书记、副局长史洪波,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郭耀武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。市公安局组织工作专班,认真开展调研,并征求汇总市城管执法委、曾都区人民政府意见建议,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措施,进一步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,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。

一、随州城区停车秩序现状及突出问题

(一)停放设施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。随州市城区“两车”(摩托车、电动车)停放矛盾的核心在于基础供给与快速增长的需求脱节。在核心商圈、医院、学校周边及老旧小区,专用停放区设置明显不足,导致大量车辆被迫占用其他空间停放。以随州中心医院、大润发商圈、鹿鹤市场周边为例,这些区域常年存在非机动车道被完全堵塞的现象,行人被迫在机动车道穿行,安全隐患突出。同时,新建住宅区虽配置了地下停车库,但普遍存在出入坡道过陡、充电设施缺乏等问题,导致居民不愿使用,仍将车辆停放在地面公共区域或消防通道上。

(二)市民规范停车意识薄弱。随州城区缺乏持续有效的公益传播,市民未形成“停车入位、方向统一”的自觉性,违规停放行为普遍存在。当前停放乱象集中表现为三类高发违规行为:一是侵占公共通行空间。大量电动车、摩托车、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盲道、消防通道及绿化带内。这类行为不仅违反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,更直接危及应急逃生救援的生命通道。二是非法改装车辆停放。加装遮阳伞(篷)的两车长期占道停放问题突出,这些车辆因体积增大,常规停车位无法容纳,常斜向或横向停放,进一步挤占有限空间。2023年以来,虽然交管部门一直在开展拆除非法加装伞篷工作,拆除伞篷达3万余个,但在夏季和雨季反弹现象依然严重。三是共享单车无序聚集。商业综合体、高校周边存在大量超量投放的共享电单车,以万达广场为例,高峰期非机动车停放区饱和后,车辆被随意丢弃在机动车道边缘及公交站台区域。运维人员虽日均整理50-100辆,仍难应对潮汐式停车需求。

(三)交管执法和行业监管力度不够。一是执法覆盖不持续与手段单一。当前交管执法行动呈现明显的“运动式整治”特征,缺乏常态化机制。例如,2023“治乱象、促双创”行动期间,虽通过贴单、拖车等手段处理违停10万余起,拖移车辆2900余台,但集中整治结束后,重点区域回潮率超过60%。究其原因在于:执法资源配置失衡,警力集中于主干道管理,背街小巷、城郊结合部巡查频次不足,导致违法停放向监管薄弱区转移;处罚教育衔接断裂,对违停多以罚款或拖车处置,缺乏有效的现场警示教育,2024年随州开始实行学习警告、义务劝导、公开曝光“三个一律”措施,但覆盖面仍限于主要路口。二是监管链条存在关键断点。摩托车、电动车管理涉及生产、销售、使用全链条,但当前监管仅聚焦末端路面执法;三、四轮低速电动车(“老年代步车”)的源头管理尤为薄弱,这些车辆无需上牌、无需驾照即可购买使用,成为占道停放的“特权车”。2024年整治方案虽提出加强销售端监管,但未明确市场监督部门的具体执法标准,导致违规车辆持续流入市场。

二、整治工作措施及工作建议

(一)构建分级分区停放设施网络。一是扩容基础停放供给,重点区域挖潜力。在中心医院、万达广场等拥堵点,利用建筑退界空间设置下沉式汽车停车场或立体停车架,地面停车场让位“两车”停放,预计可增加容量30%二是老旧小区改造。通过缩减绿化带宽度(保留乔木)增设透水铺装停车区,同步安装充电柜(避免飞线充电)。三是规范共享单车停车生态。物理电子围栏协同,铺设蓝牙道钉,将停车精度从GPS2米提升至0.3米内,确保车辆仅在人行道指定框内可还车。四是总量动态调控。建立“区域承载量-企业配额”联动机制,如万达商圈按600辆设定上限,超投车辆立即清运,通过约谈松果、哈等企业,使重点区域调度效率提升40%

(二)技术创新驱动管理升级。一是建设智能化监管平台。整合智能交通系统现有资源,建设行业车辆智能管理平台,对共享出行、快递配送、外卖服务等行业车辆违停、闯红灯、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全程监管和精准治理,在文峰小区等堵点安装高位监控,自动识别占用消防通道行为并推送执法终端,缩短响应时间至10分钟内。二是全链条溯源监管。建立电动车身份数据库,对销售环节未备案车辆禁止登记上路。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抽查商铺,对违规销售超标车、遮阳伞的商户吊销执照。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落实谁销售谁负责原则,从源头杜绝非法改装。

(三)执法管理与宣传教育协同优化。一是分类执法与责任包干。严管区刚性执法,在主次干道、消防通道实施“零容忍”,采取“一劝二锁三拖”流程(劝离30分钟锁车拖移);一般区柔性管理,背街小巷推行“社区认领制”,由网格员发放移车提示卡,逾期未改则转交执法。二是深化“三个一律”教育措施。对非法加装遮阳伞、拒不拆除者,除强制拆除外,增加体验式教育,要求参与30分钟交通劝导、朋友圈曝光违法记录集赞20个,强化行为矫正。三是立体化宣传教育矩阵。负面警示:制作违停引发消防车受阻的实景短片,在社区屏幕滚动播放;正向激励:开展“规范停车之星”评选,对季度无违停记录的市民奖励充电卡、骑行券;公职人员示范:落实党员干部“三带头”(带头拆伞、带头戴盔、带头入位停车),违者通报所在单位。

(四)政企社协同共治机制。一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。共享单车企业执行15分钟响应制”,对超量堆积、占道投诉,需15分钟内到场清运;哈、松果在万达广场等商圈配置专职调度员,实施履约保证金制度,企业按投放量缴纳保证金,每起违停按50元扣罚;对不戴头盔、乱停放的用户实行黑名单制度,达3次以上的限制使用3个月,达9次以上的,终身禁止使用。二是商户共治“门前新三包”。升级传统“门前三包”为“停车秩序三包”(包引导入位、包方向统一、包及时举报),对履行优秀的商户减免垃圾处理费。三是社区自治积分管理。在文峰小区试点“文明停车积分卡”,居民规范停车每日积1分,可兑换物业费、充电时长。

随州市城区“三车”停放秩序治理需从空间重构、技术赋能、制度创新三维度突破,核心是推动管理常态化与参与社会化。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离不开每一位市民,而市民也是良好城市环境的最大受益者。唯有将整治行动升华为城市文明基因的重塑,才能实现“车入位、路通畅、城文明”的善治图景,使随州真正成为“神韵随州”的现代样板。

最后,再次感谢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,希望今后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更多、更好的意见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随州市公安局       

202565    

主管领导姓名   郭耀武      联系电话17798339658

   邹建波      联系电话13908667200

  441300 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抄送:市人大常委会选任工委、市政府督查室各1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