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车出行时警惕这个危险行为! 发布日期:2023-10-26 03:50 信息来源:随州市公安局 编辑:公安局办公室 审核: 公安局办公室 字号:[ ]

驾车出行时

一旦身体出现疲劳

将会对驾驶人的注意力、感知力

和判断力产生一定影响

随州交警提醒驾驶人朋友

困了累了千万别“强撑

否则可能会引发巨大危害



开车犯困别“强撑”

发生事故负全责


近日,孙某驾驶小轿车从湖北出发到福建
在途经福银高速公路时
疲劳驾驶导致车辆失控
撞上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护栏后
又与后方正常行驶的小客车发生碰撞
事故造成两车受损
所幸车上人员都系了安全带,无人员受伤
经认定,孙某疲劳驾驶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
负事故全部责任

(案例来源:公安部交管局)


疲劳驾驶的行为表现是什么?

驾驶人由于睡眠不足、质量差或长时间驾车等原因,容易疲劳犯困,在驾驶途中出现视线模糊、反应迟钝、操作动作呆滞,严重疲劳时甚至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。



什么时候最容易疲劳驾驶?

深夜、凌晨、午后为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多发时段;此外,季节气候的变化、假期的舟车劳顿会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,难免也会让人产生倦意。



相关法律规定


我国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二十二条有明确规定: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,不得驾驶机动车。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六十二条规定: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。



交警提醒



√  科学安排好行车时间和休息时间。连续驾驶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,如果连续行车达到4小时,需要在安全的地方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。在休息期间,可以选择小睡片刻,也可以下车做一些拉伸运动,使自己在休息后精神更加饱满。


√  避免夜间长时间行车。如果确实有夜间驾车出行需求,尽量找有驾驶资格的人结伴,轮流驾驶,交替休息,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-4小时之间。

√  在高速公路驾驶期间,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,以免肌肉僵硬引发疲劳,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进行放松,还可开窗呼吸新鲜空气,最稳妥的方法是在安全地带停车,下车活动,待疲劳缓解后再上路。

还有一点要提示:目前秋意正浓,天气较舒适,人容易在驾车途中产生倦怠,出现“秋乏”,这也是人体随季节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。此时驾车出行更不能疲劳驾驶。
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